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病蟲防治 » 正文

    雙孢蘑菇常見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發布日期】:2010-09-02
      菌絲徒長
       病狀:播種后菌絲營養生產過旺,絨毛狀菌絲生長致密,濃密成團,嚴重時形成“菌被”,不形成子實體、不出菇、推遲出菇或形成氣生菇。
      病因:這種現象常發生于蘑菇調水以后,或菇房溫度過高、濕度大、通風換氣不良的環境條件下,如播種期偏早,播種后長時間處于25℃以上溫度,利于菌絲生長而不利于實體的形成。
      防治方法:
      1、選用種性良好的菌種,適時播種。
      2、調水不要過輕,細土噴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涼爽時噴水。
      3、加強通風換氣,降低菇房的溫、濕度,抑制菌絲旺長。
      4、發現菌床土層冒出大量氣生菌絲時,應減少噴水或停止噴水。
      5、已結成菌被的應及時用竹簽或刀片在菌被上扎幾個小洞或用刀將菌被劃破,結合噴重水、加大通風量,以增強菌絲的透氣性,促使菇蕾生長。
      
      菌絲萎縮
      病狀:蘑菇播種后,菌絲能夠萌發但不吃料。
      病因:在培養料太濕、太生、氨氣濃度大、被雜菌侵染或外界氣溫太高等不良環境條件下,菌絲生長受抑,造成菌絲萎縮死亡。
      防治方法:
      1、適時播種,最好避開高溫期,因菌種質量差而引起的菌絲萎縮,要及時重新播種。
      2、在培養料含水量65%左右時播種。
      3、培養料發酵腐熟要適當,添加氮肥要在堆料或第1次翻堆時加入。
      4、培養料在進房后要認真消毒滅菌,防止雜菌、害蟲入侵。
      覆土調水后菌絲不上土
      病狀:覆土后5-10d菌絲不上土,呈灰白色、細弱,嚴重者土層表面見不到菌絲,甚至料面發黑。
      病因:調水過急或過大,水滲入培養料,造成料層與土層菌絲脫節,產生“夾層”;調水后溫度連續幾天超過25℃,通風不良,菌絲長時間處于高溫高濕缺氧狀態,菌絲活力減弱、衰退;調水過少,或菇房保濕性能差、通風過量使土層過干;覆土后噴藥過多或過濃產生藥害;覆土酸堿度差異大。
      防治方法:選擇適宜的覆土材料,調節pH值在7.7~7.9。覆土后調水適宜,掌握先濕后干的原則,在覆土2~3d內,采用輕噴勤噴的方法,把覆土層的含水量調足,以剛浸透土層而不滲到培養料層為宜。噴水時,打開門、窗通風幾小時,讓土層表面的水吸收掉,至表土不粘手為宜。以后幾天根據土壤干濕情況噴水,不干不噴,保持“見干見濕”。
      
      地雷菇
      病狀:出菇過早,菇生在料里,從粗土下部破土而出,菇柄長、畸形,菇蓋上有泥,出菇參差不齊。
      病因:覆土的土粒過粗過大、土質過硬;細土覆太晚,結菇太早;菇房溫度過低,菌絲上土困難;出菇期通風太少而通風不良,室內CO2濃度超過0.3%,容易引起子實體生長發育不良,產生各種各樣的畸形菇。
      防治方法:
      1、覆土材料應選擇疏松透氣、干而不散、保水性強的壤土或沙壤土,并注意土粒大小適中,一般以粗土粒蠶豆大、細土粒黃豆大為好。
      2、覆土要及時。
      3、適時噴水及加強通風,促菌絲在粗土之上、細土之下生長。
      死菇
      病狀:現蕾后,成片菇蕾變黃、萎縮、死亡,尤其在第二批菇以后更容易發生。
      病因:出菇密度大,營養供應不足;菇蕾米粒大小時直接打重水,引起死菇;高溫高濕,二氧化碳積累過量,幼菇缺氧;培養基過干,覆土含水量過小;低溫季節噴水量過多,導致菇體水腫黃化,潰爛死亡;機械損傷,采菇時周圍小菇受到碰撞;栽培過程中溫差過大;病原微生物侵染和蟲害泛濫;用藥不當產生藥害等。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根據季節及菇房條件,注意通風換氣、保溫降濕,合理用水,創造滿足子實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條件;采菇時小心,不要傷害到幼菇;搞好環境衛生,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硬開傘
      病狀:蘑菇子實體在尚未成熟時菌蓋與菌柄就分離裂開,并裸露出淡紅色的菌褶。
      病因:溫度、空氣濕度偏低,床面水分不足;晝夜溫差超過10℃以上時,或空氣濕度高,土層溫度低,子實體發育失調。氣溫驟變時,發生硬開傘的現象尤為嚴重。
      防治方法:
      低溫來臨之前,加強菇房內的保溫措施,夜間不宜通風,不讓冷風吹進菇房。同時,調節好空氣相對濕度,促進菇體各部位均衡生長。保證出菇房空氣濕度在85%~90%,促進菇體均衡生長。
      
      空心菇
      病狀:蘑菇菌柄組織不充實,菌柄中心發白、中空。
      病因:產菇旺期菇房相對濕度過低,粗土層過干,使菇體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中心產生白心。溫度超過18℃時,菇體迅速長大,而覆土層粗土粒偏干,菌絲吸收和輸送水分受阻,造成菇體組織不充實,菌柄產生白色髓部,甚至出現空心。
      防治方法:
      1、加大噴水量,提高室內空氣濕度。
      2、調節好粗土粒的濕度,含水量以25%為宜。
      3、出菇盛產期加強水分管理,防止土層偏干而影響子實體的正常生長與發育。
      
      銹菇
      病狀:蘑菇表面產生褐色鐵銹斑。
       病因:出菇期水分管理不當,噴水量過多,濕度超過95%,加上通風換氣不良,菇體表面的水分蒸發慢,使有水滴的部位出現銹褐色斑點,影響蘑菇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
      1、加強菇房通風換氣,降低空氣相對濕度。
      2、控制噴水量,噴水時結合噴施“豐產素”或“噴施寶”,可起到增產增收的效果;在噴施后適當通風,以利散發菇體表面的部分水分。
      3、出現銹斑時,應停止噴水,待恢復正常后,再行科學管水。
      鱗片菇
      病狀:菌蓋上長鱗片,影響質量。
      病因:氣溫偏低,干濕度變化快,易使菌蓋長出鱗片。
      防治方法:出菇期注意保濕,控制好空氣濕度,保持適宜的生產條件,避免菇蓋發生鱗片。
      
      紅腳菇
      病狀:菇腳發紅,菌蓋顏色正常,影響產量與質量。
      病因:氣溫偏高,料面噴水太多,尤其是收蘑菇前噴水太重,通風不良,易發生紅腳菇。
      防治方法:出菇期土層含水不宜過多,采菇前停止噴水,并調節通氣量。
      
      畸形菇
      病狀與病因:
      1、皺縮菇:菌蓋小,皺縮,菌柄長,質硬。 因溫度偏高和濕度過低所致。
      2、大腳菇:只長菇柄,不長菇蓋。因通風不良和CO2濃度過高所致。
      3、菌蓋上長疙瘩: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冬季,因栽培室內生火增溫,造成CO2濃度過高,或栽培袋靠近風口,冷風刺激所致。
      防治方法:
      控制好菇房溫度,出菇期最好控制在12~28℃;遇到高溫時,要通過灑水和通風降溫;出菇階段給予200Lx左右散射光照,保持空氣濕度在90%左右;適量通風,控制CO2濃度在0.1%以下。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务川| 隆安县| 固始县| 云林县| 牙克石市| 屯昌县| 仲巴县| 治多县| 白山市| 安顺市| 明水县| 张家港市| 云霄县| 新竹市| 恩施市| 夏津县| 突泉县| 马关县| 万州区| 明光市| 白银市| 鄂州市| 南乐县| 长白| 郸城县| 福安市| 安徽省| 井陉县| 遂宁市| 铜山县| 会昌县| 赤水市| 江都市| 长垣县| 仙桃市| 康保县| 东莞市| 太原市| 陆河县| 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