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是一種中藥材,木段桑黃市場價格最高達1400元/千克(干),栽培桑黃經濟效益顯著。但桑黃栽培技術復雜,仍有一部分桑黃栽培戶生產成本高,污染率居高不下,產量下降,經濟效益差。為了找出桑黃栽培戶經濟效益差或失敗的具體原因,本文就桑黃栽培管理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僅供桑黃栽培戶參考。
選擇適宜的栽培場地。桑黃栽培場地的海拔高度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桑黃子實體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海拔高度在350米以上的山區適宜栽培桑黃,因為山區具有小氣候環境,夏季晝夜溫差大、溫濕度適宜,桑黃子實體積累的干物質(有效成分)含量高,桑黃質量好。另外,山區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溫度不超過35℃,適宜桑黃生長發育,這一地區栽培桑黃管理技術簡單,噴水次數少,病蟲害發生較輕或不發生。
桑黃大棚走向及間距與通風降濕關系密切。首先是桑黃大棚最好南北走向,因為南北走向棚內溫度、濕度以及光照條件均衡,桑黃生長發育整齊一致。如果東西走向,則南側溫度高、光照強,而北側溫度低、光照弱,導致棚內桑黃生長發育不整齊。其次是桑黃生長發育期間要進行噴水、通風及遮蔭等操作,桑黃大棚間距要與大棚寬度相同,最小距離6米以上,如果桑黃大棚間距過密,桑黃在大棚側面通風時需要延長通風時間,而且個別大棚桑黃發生雜菌污染也會相互感染。三是桑黃菌段進棚和采收時操作不便,不能從大棚側面進出,增加勞動力成本,降低栽培戶的效益。
大棚內的土質影響菌段含水量和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土質影響桑黃菌段含水量,進而影響桑黃產量。大棚栽培桑黃是將菌段擺放在大棚內的畦床上,要求土質為沙壤土,因為沙壤土既能保持水分,而且還能保持菌段的含水量。當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小時可以噴水增濕,水分在短時間內滲入土中,畦床不積水。而沙子不保水,降低菌段含水量;粘土噴水后會積水,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過大,易發生雜菌污染。所以應選擇沙壤土場地栽培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