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金米村木耳第二次走出國門了,相信我們的木耳出口會實現常態化。”8月14日,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森一邊查看木耳生長情況一邊高興地說。近日,產自金米村的1000公斤干木耳通過海運發往迪拜,標志著柞水木耳正式進軍中東市場,這也是金米村木耳第二次走出國門。
去年12月份,在商洛海關的牽線幫助下,金米村的500公斤干木耳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金米木耳實現了首次出口。此次金米木耳出口迪拜,離不開楊凌示范區對口幫扶工作組的努力。
2024年,根據陜西省相關文件精神,楊凌示范區選派人員成立對口幫扶工作組,圍繞“產業發展、科技支撐、品牌宣傳、資金支持、人才交流、社會幫扶”6個方面,對柞水縣開展全方位幫扶。幫扶工作組到位后,迅速調研,當年將300萬元對口幫扶資金用于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楊凌?金米菌果蔬循環經濟示范園項目”,涵蓋設施果蔬大棚改建、葡萄產業園建設、林下椴木木耳種植園打造等。據楊凌示范區對口幫扶工作組成員梁峰介紹,在促進農產品銷售方面,幫扶工作組積極牽線搭橋,促成了楊凌國合跨境貿易有限公司與金米村集體企業柞水縣綠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助力金米村木耳銷往中東及東南亞地區。未來,幫扶工作組還將聚焦金米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田園休閑旅游綜合體,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6月初,楊凌國合跨境貿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前往柞水考察木耳產業,從等級、規格、品質等多方面進行嚴格選品,最終確定了符合迪拜市場銷售標準的優質木耳。楊凌國合跨境貿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申奧表示:“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海外市場需求持續發貨,爭取年底幫助金米村銷售2萬至5萬公斤木耳,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金米村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大棚和地栽木耳為重點的食用菌產業。今年全村將栽植木耳500萬袋,預計產量20多萬公斤,木耳產業將帶動全村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李正森說,自從去年楊凌對口幫扶工作組駐村以來,通過科技賦能,不僅提升了木耳品質和產量,還拓寬了常態化營銷渠道,讓“小木耳”成為農民致富的“金耳朵”。
“此次村里與楊凌國合公司合作,把木耳出口到迪拜,我們非常高興。希望村里更多的優質農產品能出口到國外,讓全世界都能品嘗到金米村的好產品。”李正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