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18日,由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主辦的 2025 年長順縣紅托竹蓀、天麻觀摩培訓會在長順縣成功舉行。來自全省農業科研機構、農技推廣部門、生產經營主體的 150 余名代表齊聚一堂,通過現場觀摩、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共商紅托竹蓀和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省農科院科研管理處、黔南州農業農村局、長順縣人民政府等單位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現場觀摩:科技賦能林下經濟
活動當日,參會人員深入廣順鎮貴州天仁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試驗示范基地,實地觀摩公司引進轉化體系依托單位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紅托竹蓀和天麻科技成果的成效。該基地采用簡易大棚和松林下菌棒法種植紅托竹蓀和天麻,其中40多畝3萬多盆的天麻預計畝產7000斤,100余畝的紅托竹蓀畝產1500斤。
在菌棒廠,公司總經理任文平詳細介紹了公司引進轉化科技成果菌種菌棒生產情況及優質菌種菌棒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在簡易大棚內觀摩紅托竹蓀,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竹蓀類食用菌崗位專家、省農科院品資所副研究員、省體系天麻竹蓀團隊核心成員龔光祿詳細介紹“紅托竹蓀菌包脫袋覆土栽培技術”;在松林下觀摩天麻,省農科院品資所副研究員、省體系天麻竹蓀團隊核心成員黃萬兵詳細介紹“天麻菌棒熟料栽培技術”和“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技術”。
“體系選育的紅托竹蓀新品種黔優1號、黔蓀yzs020和黔豐1號、天麻伴生蜜環菌46號等優良品種,液體菌種和袋料菌棒高效繁育技術,菌棒栽培技術等科技成果在公司集成應用,菌種菌棒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好,紅托竹蓀栽培周期由傳統段木生料栽培的18個月縮短至6個月內,菌材轉化率由不足20%提升到50%以上;商品天麻栽培周期由傳統段木生料栽培的1年縮短至4個月,菌材轉化率由不足20%提升到100%以上。
紅托竹蓀和天麻適栽環境大大擴大,可林下、大棚等多模式栽培;轉化率的提高,節約了菌材,降低了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壓力” 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省體系天麻竹蓀團隊領銜人、省農科院生技所研究員、省菌物學會理事長朱國勝介紹,該體系研發的 "黔蓀 yzs020" 紅托竹蓀新品種在2025年入選省十大農業主導品種,“紅托竹蓀菌包脫袋覆土栽培技術”入選2022年省十大農業主推技術,集成應用于林下種植畝均綜合收益突破6萬元;“天麻菌棒熟料栽培技術”應用于林下種植每棒產量超過1斤,“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技術”應用于林下缽式栽培每缽的產量超過3斤。
技術培訓: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在長順縣廣順鎮培訓現場,來自省農科院的專家團隊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展開系統授課。針對紅托竹蓀生長周期長、病蟲害防控難的問題,專家重點講解了新型生物防治技術和采收分級標準;針對天麻種源退化現象,詳細解析了 "46 號蜜環菌" 高效繁育技術和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模式。
"這次培訓解決了我們實際種植中的困惑。" 長順縣擺所鎮尅炳村黨總支部書記羅興新表示,通過學習紅托竹蓀 "一次種植、多次采收" 的管理要點,計劃將現有 20 畝基地改造成標準化示范園。
產業分析:打造百億級綠色產業鏈
據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朱國勝分析,紅托竹蓀被接受的人越來越多,鮮品,周年銷售逐步成為重點,紅托竹蓀鮮品年需求有望超5 萬噸,其中3萬噸周年鮮品銷售,150元/公斤,產值45億元,2萬噸制成2000噸干品銷售,800元/公斤,產值16億元。二產通過加工成大健康減肥食品、化妝品、天然防腐劑、綠色農藥等,產值達30億元。三產通過國宴宴請、中高端酒店、大型連鎖餐飲、文化旅游節等渠道與活動,產值可達20億元,紅托竹蓀一二三產綜合產值超100億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畢節市作為核心產區,通過 "龍頭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 模式,帶動近 7 萬農戶參與竹蓀種植,戶均年增收 3.5 萬元。按我省天麻規劃發展50萬畝計算,新栽培技術的應用,鮮天麻的產量有望達到27萬噸,按80%用于食用,一產天麻銷售產值有望達到86.4億元。紅托竹蓀和天麻產業都是貴州省全力打造的百億級農業單品,為農業全產業高質量發展鑄就亮點樣板。
"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氣候條件,為紅托竹蓀和天麻提供了絕佳生長環境。"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已建成10個省級林下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通過 "博士創新站" 等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2025年有望實現紅托竹蓀鮮品出口日韓市場突破500噸。
未來規劃:構建生態經濟新格局
長順縣作為此次活動的東道主,正依托64.43%的森林覆蓋率優勢,全力打造 "全國林下經濟示范縣"。根據《長順縣林下藥菌復合種植基地建設規劃》,到2030年將建成1800畝集中連片標準化示范基地,紅托竹蓀和天麻種植規模分別擴大至1200畝和600畝,并配套建設深加工產業園,開發竹蓀多糖口服液、天麻飲片等高端產品。
"我們將持續深化科技 + 生態 + 文旅融合發展。" 長順縣常務副縣長劉二洲表示,計劃在杜鵑湖景區周邊建設森林康養體驗區,推出 "林下種植 + 科普研學 + 藥膳養生" 的鄉村旅游線路,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此次培訓會不僅是一次技術交流盛會,更是貴州食用菌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邁進的重要里程碑。正如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在 2024 年工作總結中提出的目標,未來將重點突破種源 "卡脖子" 技術,建立從菌種研發到市場銷售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助力全省食用菌產業在2030年末實現千億級產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