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健康中國,控制慢病‘井噴式’爆發,不僅需要人們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需要后端的醫療衛生機構,更需要大力扶持蟬花蟲草產業等大眾營養品在前端作支撐”。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葛俊杰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向大會提出的建議。
據蟲草專家李增智介紹,全世界真菌物種估計高達510萬種,僅次于昆蟲,但被人類認知的蟲草類只有500種。我國蟲草利用主要有冬蟲夏草、蟬花和蛹蟲草等。冬蟲夏草由于資源有限,又沒有攻克人工培養的難題,價格已成“軟黃金”,普通百姓消費不起。而蟬花蟲草人工培養已經成功,且開始工業化生產,其食療、保健價值與野生蟬花蟲草相同,而且解決了野生蟬花孢子粉無法收集的難題。研究證明,蟬花蟲草具有免疫調節、改善腎功能、調節脂類代謝、抗腫瘤、促進造血、提升機體的營養狀況、解熱鎮痛、鎮靜催眠、抗疲勞、抗衰老、抗氧化、降壓、降血糖等廣泛的藥理作用。專家說,僅蟬花就是一個復雜的天然復方或者天然制藥廠。蟬花蟲草人工培養的成功,其產量增加,價格下降,成為百姓用得起的蟲草,使蟬花對多種慢性病的大面積防控成為可能,因此,蟬花的研究和開發,對第二次公共衛生革命具有戰略性價值。
葛俊杰認為,蟲草產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現行政策環境不利于蟲草研究和開發。據蟲草專家介紹,國內外只對20多種蟲草有較深入研究,我國產業化的蟲草只有冬蟲夏草,現在一提蟲草就是冬蟲夏草,認識非常狹隘。現行政策體系里,蟲草科研既歸不到食品里,也歸不到藥品里,從政策到資金都得不到支持。而日本、韓國早已意識到蟬花的價值,大量從我國進口野生蟬花作為原料,用來研發食品和大眾營養食品。這樣下去,我們的蟲草資源就會很快被國外控制或壟斷。產于我國的紅曲,就是因為被日本在國際上搶先注冊,以至于現在我們一開發紅曲產品就侵權的尷尬局面。
二是我們對蟲草的認識不足,不思創新,沒有產業意識。蟬花蟲草一直缺乏有組織的系統的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研究,蟲草科普教育更是薄弱。由于認識不到位,研究不足,開發更是非常緩慢。浙江省科學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員、81歲的陳祝安教授介紹,他帶的韓國留學生南圣姬,許多年前從他那里學了高雄山蟲草菌的知識,回到韓國一年就把高雄山蟲草菌產業化了,成為韓國的食品補充劑,并出口中國。而陳祝安教授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研究蟬花等蟲草菌,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個人重大貢獻獎,當選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但是,直到退休,他也沒能把一種蟲草菌產業化。
三是蟲草產業發展的國內外差別巨大。不起眼的蟲草是一個大產業。英國蟲草菌缺乏,卻把毒鐮孢開發成了真菌蛋白肉,供給素食主義者,每年銷售額達10億美元。諾華公司不僅利用蟬花生產出了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藥物,還利用蟬花的培養基,生產出了器官移植手術后抗排異的有效藥物,使其在抗排異領域處于世界壟斷地位。蟬花在東南亞、日本、韓國和美國都作為食品補充劑或一般食品在食用。蟬花在日本還用于化妝品。而我國能走向國外的,現在只有冬蟲夏草,且生長在環境非常脆弱的青藏高原等地,資源十分有限,開發越多,環境破壞就越嚴重。
四是已經開發出來的蟬花蟲草被輕易造假,打擊難度卻很大。個別小企業唯利是圖,用極少量的蟬花蟲草,添加90%以上類似淀粉類的物質,卻以100%蟬花蟲草名義銷售。由于造假產品是違規添加物,所以基本沒有蟬花蟲草的功用,但這類造假產品卻以超低價在淘寶網上大肆售賣,并盜用蟲草專家的照片和研究資料進行宣傳。這些造假產品既損害了蟬花蟲草的形象,對大眾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又造成市場混亂,影響了健康產業的良性發展。對這類造假,由于牽涉多家執法部門,處理起來常常效率不高。
葛俊杰建議由衛計委牽頭,會同食品藥品監督局、中醫藥管理局、農業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盡快將蟬花列入新食品原料目錄,并切實加強審核工作,為增強我國在新食品資源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提供堅實的法制基礎。他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切實加大對蟬花的科研投入,尤其要進一步加大工業化生產系統工藝的研發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對蟬花知識產權的保護,進一步加大打擊制假售假、侵權假冒行為的打擊力度,從而為蟬花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必要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