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快看,今天的松乳菇都是大朵大朵的?!鼻宄浚~仁學院教學樓背后的馬尾松林菌共生試驗基地,農林工程與規劃學院林學系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譚廷鴻帶領同學采集標記松乳菇出菇情況。
松乳菇,紅菇科乳菇屬,珍稀野生食用菌,因其獨特的松木清香和豐富營養被譽為“森林黃金”。但受制于與松樹根系的專性共生特性,學界長期將其列為“不可馴化的黃金菌”。
2018年,銅仁學院林學專業譚廷鴻博士、楊紅教授領銜的林藥菌研究團隊啟動了“林菌共生系統重建計劃”,在校園內種植了數百株馬尾松幼苗,開辟了人工馬尾松林下松乳菇仿野生栽培試驗區。
“我們團隊構建的林菌共生系統,實際上就是仿野生栽培松乳菇。通過7年多的探索,已連續三年實現穩定出菇,然而這僅屬于較為初期的技術突破,具體涵蓋共生林培育、接種菌絲、菌根合成以及穩定出菇等環節?!弊T廷鴻說,這一種植模式是全國首創,扭轉了學界對共生型食用菌不可人工培育的傳統認知,為珍稀野生食用菌資源可持續利用開辟了新路徑。
2021年5月,譚廷鴻指導學生將野外采集的松乳菇菌絲接種至校內馬尾松林下,2022年5月實現首次出菇,經過持續優化,2023年至2025年該試驗區連續三年穩定產菇,出菇時間均早于純野生環境,且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以及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間斷出菇兩季。據估算,在經濟價值上,每畝馬尾松試驗林可年產松乳菇鮮菇約25千克,按近三年松乳菇鮮菇市場價均價每千克60元算,每畝林地年增效益1500元。
“團隊此前在松乳菇與林菌共生試驗中所取得的突破,僅屬于較為前端的技術環節,已申請相關專利。”譚廷鴻表示,團隊將重點圍繞林菌共生系統松乳菇仿野生栽培的技術熟化、技術推廣標準化開展深入研究,與機構、企業等,共商共謀共建共享,為松乳菇共生栽培技術轉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