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位于華亭市馬峽鎮寺溝村天麻種植基地,一排排覆著藍色薄膜的天麻種植大棚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
位于華亭西部、關山腳下的馬峽鎮,素有“千年藥鄉”、“隴東藥庫”美譽,其溫潤的氣候與疏松肥沃的土壤,為天麻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
“今年,我們公司在寺溝村建成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天麻種植基地,配套建成天麻菌種培養區、良種繁育區、天麻種植區等多個功能區。”華亭菇豐有限公司負責人梁淑紅介紹說,“共培育天麻種子22棚,移栽桶裝天麻10棚,栽植傳統天麻5棚。”
走進天麻種子培育大棚,工作人員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育種作業,濕潤的沙土均勻鋪底,上面再覆蓋上精心配比的腐葉與椴木屑基質,隨后撒播關鍵的蜜環菌種。
只見他們小心翼翼地將天麻菌種輕放其上,最后再覆蓋一層沙土,一套標準化的種子培育流程就此完成。經過數月精心培育,這些承載著希望的種源將茁壯成長,為后續高效的桶栽移栽階段打下堅實基礎。
“時下,氣溫逐漸升高,天麻的保溫保濕是重中之重。”現場,技術指導員杜紅麗正在耐心地向務工群眾傳授種植要點,“同時,田間的排水溝也要時刻檢查,保證排水暢通,防止天麻積水腐爛。”
據悉,近年來,華亭菇豐有限公司充分發揮產業龍頭引領作用,重點帶動蔣莊村、趙莊村兩村集體及村民投身天麻種植產業。
在種植模式上,通過“企業供種+技術兜底”的全鏈條幫扶模式,公司向村集體合作社統一提供優質天麻菌種和標準化種植方案,派出技術人員,開展從菌材處理、溫控管理到病蟲害防治的全流程技術指導。“我們天麻種植地基共帶動周邊60余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務工就業。”梁淑紅說,“天麻春季栽植,秋季采收,可以一年四季為群眾提供各種務工崗位。”
據寺溝村黨支部書記孫讓過介紹,自天麻種植基地建立以來,不僅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我在這兒干了十多天了,主要負責下種的工作,一天能掙90塊錢。”在種植基地務工的村民石芳紅笑著說,“這兒離家近,既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又能增加一份收入補貼家用,真的特別好。”
當企業擔當聯結起千家萬戶的希望,小小天麻種子,已在廣袤鄉間萌發出一條技術驅動、集體壯大、農民增收的共富新路。
如今,天麻產業已初見規模,“小天麻”正逐步成長為“大產業”。馬峽鎮將繼續深耕中藥材產業,不斷探索創新,讓這一綠色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描繪出更加絢麗多彩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