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2025年全國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研討會在漳州薌江酒店正式拉開帷幕。本次由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專業委員會、福建農林大學主辦,本次會議由易菇網、福建省食用菌學會承辦,閩南師范大學、漳州市食用菌產業協會協辦。
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中國菌物學會副理事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戴玉成,中國菌物學會副理事長、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圖力古爾,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泰輝 ,中國菌物學會真菌毒素專業委員會主任、福建農林大學科技處處長汪世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徐建平,福建省現代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推廣研究員黃志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曾輝,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孫淑靜,漳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志強,閩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張丹鳳,福建省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漳州綜合試驗推廣站站長陳國平,漳州食用菌協會會長楊建木等重要領導和嘉賓參加了研討會,開幕式由易菇網總裁趙雄主持。
福建農林大學科技處處長汪世華發表致辭。他強調,福建農林大學作為一所以農林科學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已有10個學科領域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兩個學科更是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國“雙非”農林高校中位居首位。汪世華進一步指出,菌物作為地球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研究對人類健康、農業進步和生態安全具有深遠意義。福建漳州作為亞熱帶菌物區系的典型代表,擁有豐富多樣的菌物資源,為相關研究提供了獨特的優勢條件。福建農林大學長期專注于菌物系統發育關系的研究,并積極推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和人才支撐。汪世華表示,福建農林大學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深化與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學校在菌物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為菌物學科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郭良棟理事長首先回顧了研討會的發展歷程,指出這一研討會已成功舉辦至第十二屆。他強調,該研討會在推動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而學術組織的進步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郭良棟以自身經歷為例,進一步指出,作為科學家,僅憑個人實驗室的卓越成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推動整個學科的協同進步,從而為國家的科學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專業委員會在組織活動和培養青年人才方面取得了尤為突出的成績。在談及人才培養時,他提出:“只有培養更多年輕學者,學科才能實現持續發展。”他呼吁各專業委員會繼續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菌物研究領域。針對研究方向,郭理事長強調要注重研究領域的多樣性。他主張在保持分類研究的基礎上,加強菌物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探索,以真正體現“多樣性”的深刻內涵。他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菌物分類與多樣性研究必將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開幕式后進入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郭良棟、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戴玉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圖力古爾、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邱君志等5位知名專家,分別就全球變化對內蒙古草地真菌組多樣性與群落構建機制的影響、全球熱帶和溫帶六個區域多孔菌物種多樣性研究、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與保護評價、中國毒蘑菇物種多樣性及地理分布、蟲生真菌多樣性及其資源利用作了精彩報告。
下午的專家報告同樣精彩紛呈,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徐建平作了題為What can fine-scale sampling tell us about the “secrets” of mushrooms?的報告、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劉建魁作了題為Dothideomycetes & the contribution by the young generation in Asia的報告、河北大學研究員王啟明作了題為基于基因組學的酵母菌物種界定的報告、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孫淑靜作了題為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與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的報告、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明作了題為中國雞油菌屬物種多樣性與地理分布的報告。
與會專家的精彩報告生動地展現了他們科學傳承與積累的深厚底蘊,以及嚴謹的科研態度、開放的學習心態、積極擁抱新技術與新方法的進取精神,營造出包容、熱情、相互欣賞的良好氛圍。值得一提的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祁建釗副教授的提問為與會者帶來了新的啟發和深刻思考。圖力古爾教授慷慨贈書,其他參會代表也攜帶書籍請幾位老師簽名,以表達對前輩科學精神的敬仰與學習之情。
交流討論環節氣氛熱烈,參會代表所提出的問題極具價值,值得深入探究。戴玉成教授、圖力古爾教授、李泰輝研究員、楊祝良研究員、鄧旺秋研究員對此進行了積極的回應,并鼓勵年輕學者繼續勇攀科學高峰。
全國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研討會作為中國菌物學會的精品會議之一,在促進學術交流與進步、培養青年學術人才以及推動菌物科普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專業委員會在其中貢獻顯著。本次研討會的舉辦,必將對我國菌物學科的創新發展產生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