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塔河林業局盤古林場結合自身實際,將黑木耳產業作為重點方向,通過務實舉措推動產業落地,讓企業與職工共享發展成果。
創新模式,凝聚發展合力。盤古林場實行“黨建引領+職工參與”的合作模式,清晰劃分林場與職工的職責。林場不僅提供恒溫恒濕的菌種培養場地和栽培基地,還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聘請食用菌專家定期到場指導,及時解決從菌包制作到生長管理的各類技術難題;職工則專注于黑木耳的栽培和日常養護。這種分工明確的模式,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產業發展凝聚起強大合力。
職工參與,筑牢產業根基。今年開春后,林場班子帶領干部職工對原有木耳基地進行修整改建,新建灌溉管網、修繕養菌棚,改善栽培條件。同時,安排專人全程跟蹤黑木耳長勢,記錄溫濕度、菌絲生長等情況,以便及時調整管理方案。職工王君凱最初對栽培黑木耳有些猶豫,只領了500袋試種,在林場的技術支持和專人指導下,他精心管理著每一袋菌包,看著黑木耳長勢越來越好,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技術員每天都來看,啥時候該通風、啥時候要噴水,說得明明白白,跟著學準沒錯。”如今,像王君凱這樣的職工越來越多,他們跟著學技術、認真做管護,黑木耳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
年初以來,盤古林場共生產黑木耳菌包11.5萬袋,其中,5萬袋由林場統一出售,6.5萬袋由職工通過掛袋、地擺兩種方式栽培。目前,首批采收的黑木耳已上市,林場增添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職工們也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下一步,盤古林場將繼續加大黑木耳產業的投入力度,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高黑木耳的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讓黑木耳產業持續為林區轉型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