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個個來,領到錢現場數好簽字。”這兩天,新村鄉新洲村村委會里歡聲笑語不斷,一疊疊嶄新的鈔票擺放在桌子上,十余名村民圍坐在一起,等待領取今年種植羊肚菌的收購款。忙活了半年,村民們看著翹首以盼的羊肚菌收購款落進了自己口袋,心里美滋滋的。這小小的羊肚菌,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挖出了“真金白銀”,也照亮了村民們的致富“錢”景。
“種了幾十年莊稼,沒想到這羊肚菌能這么值錢!”村民施老伯一遍遍點著嶄新的鈔票,笑得合不攏嘴,“就我家門口那不到一分的地方,算下來換回了六千多塊!” 周圍的村民也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這筆遠超預期的收入。
新洲村這頂“致富傘”并非憑空撐起。近年來,新洲村不斷探索發展“家門口”產業,帶動村民利用宅前屋后的閑置土地種植羊肚菌。針對村民“缺技術、愁銷路”的難題,新洲村以上海慧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作為示范合作社,提供菌種、種植技術培訓,同時簽訂“訂單式”保底收購協議,種植出來的羊肚菌按品級定價回收,形成了“種植-收購-銷售”一條龍閉環。
此外,區農業農村委聯合上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在新洲村設立專家指導工作站,定期派駐專家進行指導,從整地、播種到管理全程護航,徹底解決了產業發展的后顧之憂,讓村民敢投入、能安心。目前,新洲村共有十余戶村民加入,畝產最高能達到1000斤。
作為示范合作社的負責人和村民們的“導師”,楊吉談起今年的“成績”比農戶還要高興。他拿著現場簽訂的單子、手機上的各類票據給記者展示,“你看,農戶們好厲害,種的產量比我還高。”楊吉也和村民一樣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現在的銷售渠道主要是供盒馬和抖音,尤其是在抖音鮮羊肚菌人氣榜,我們已經排到了全國第一!”
年近70的村民張阿婆是首批“吃螃蟹”的農戶,她笑著告訴記者,“我種這些羊肚菌比帶娃還細心!”張阿婆去年試種一分地成功后,今年擴大到了三分地,每個步驟仔細學習,不懂就打電話問“導師”,隔幾天就得請教一次。她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三分地總產290斤,扣除菌種成本凈賺4000多元,我很知足的。”
據了解,新村鄉以羊肚菌作為“家門口”的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前期的調研與試種發現,以新村鄉為代表的崇明西部土壤呈弱堿性,十分適合羊肚菌生長。另外,羊肚菌的種植周期在11月到次年4月,能和水稻種植時間做到完美銜接,農戶可在水稻收割后參與羊肚菌種植,提升種植收入。
楊吉告訴記者,今年村民種植熱情高漲,預計會有更多農戶加入,最近,他正在和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一同研究培育更適合崇明本土種植的羊肚菌種源,讓羊肚菌這把“致富傘”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撐得更大、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