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熱浪襲人。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7月8日走進揚州西郊儀征市劉集鎮陳巷村一處廠房,卻仿佛闖進了“蘑菇仙境”——智能溫控空間內,涼爽的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清香,一排排整齊的菇床上,圓潤飽滿的雙孢菇探出了“小腦袋”,工人們手腳麻利地采摘著,臉上難掩豐收的喜悅。
專業人士介紹,蘑菇種植一般在秋冬季,但在這里,因為有了智能空調大棚,同時配有數字化種植系統,打破了季節限制,實現全年出菇。記者采訪了解到,該鎮依托豐富的林木資源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引進食用菌產業項目,構建了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食用菌全產業鏈體系。
走進劉集鎮潤閩食用菌智能化種植基地,只見現代化智能溫控菇房整齊排列,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菌香。工人們熟練地采摘新鮮飽滿的雙孢菇,經過分揀、包裝后,這些蘑菇將被送往全國各地商超和百姓餐桌。“雙孢菇的生長對溫度、濕度、光線等都有嚴格要求。”揚州市潤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金填告訴記者,智能化大棚可以模擬雙孢菇的生長環境,對溫度、濕度進行精準控制。蘑菇住進空調房后,市民可四季嘗鮮,當天采收的食用菌,當天就能送到市民餐桌上。
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智能化大棚專門種植雙孢菇,每個生產周期約50天。目前產品主要銷往蘇浙滬地區,同時供應廣西、福建、山東等地市場。據悉,潤閩食用菌智能化基地是劉集鎮2024年重點引進的現代化高效農業項目,規劃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32個智能化大棚已建成投產,二期項目正在辦理用地手續。每個標準化大棚占地180平方米。
雙孢菇又稱“白蘑菇”,富含多種糖類和氨基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植物肉”的美譽。劉金填說:“我們配備有雙孢菇專用制冷設備和空調系統,大棚采用三層保溫棉結構。基地創新采用農作物秸稈作為栽培基質,既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又培育出了品質優良、肉質肥嫩的雙孢菇,受到市場歡迎。我們基地去年9月落戶,11月開始建設,今年3月投產,5月15日出菇,目前日均產量在3000到8000斤之間。”
記者采訪了解到,食用菌產業具有短、平、快的特點,智能化大棚為食用菌提供了穩定的生長環境,徹底改變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劉集鎮林木資源豐富,林下食用菌種植由此在劉集興起,現已形成集菌種培育、菌菇種植、深度加工、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打造了占地600畝的食用菌產業園,重點培育赤松茸、羊肚菌、雙孢菇、草菇、平菇等5種菌菇。
據悉,在劉集,智能溫控菌菇大棚的神奇不斷上演,這種現代化農業設施通過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為菌菇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產業增收的“新菇事”在劉集鎮不斷上演。截至2024年底,該鎮赤松茸、平菇、羊肚菌產量達1500噸,產值3500萬元,菌菇種植區域分布在鎮域4個村;2020年以來,食用菌產業帶動近百戶農戶增收16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