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與大陸隔海相望的寶島臺灣,不僅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民風淳樸,同時依傍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發達地區。除了傳統的金針菇、香菇,近年來,杏鮑菇、巴西洋菇、鴻禧菇等也深受人民喜愛,更有新品種“粉紅玫瑰菇”“黃金菇”在滿足人民嘴巴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場視覺的盛宴。
如此好的條件和成果怎能不吸引四方游客、學者前去觀摩學習?日前,由北京市農業特技術推廣站組織的赴臺食用菌種植骨干農民進修學成歸來,進修團由來自京郊9個區縣的13名食用菌種植大戶組成。在這次的學習中,他們深刻的感受到了臺灣食用菌產業的領先之處以及我們的不足。
進修人員表示,和大陸相比,臺灣食用菇類產業起步早、發展快,整體水平先進。他們參觀的蘑菇部落休閑場,采用采用全套現代化袋栽和瓶栽系統,整個栽培場干凈整潔,環境可控,機械化程度高。同時生產標準嚴格,采用視頻SGS檢驗認證,提高并確保了菇類的生產質量,從而保證了超市、餐桌上出現的菇類味道鮮美、健康又營養。
與此同時,臺灣又大力開發菇類休閑觀光產業,休閑農場可以向游客提供菇類栽培教學、采收、菇類即食食品和保險禮盒銷售等,餐廳內向顧客提供的菇類美食獲得了一致好評。除此之外,又設立了“臺灣菇類文物館”供游客參觀、學習。
隨著大陸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海峽兩岸的交流也會更加平凡,不僅生產技術提高了,關系也會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