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在蛟河市黃松甸鎮,隨處可見一排排標準化黑木耳示范大棚整齊排列。作為“中國木耳之鄉”和東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2013年,黃松甸鎮生產黑木耳3億袋,實現產值9億元,可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該鎮農民種植黑木耳的人均純收入僅1.5萬元。面對此情況,黃松甸鎮開啟黑木耳電子商務模式,助農增收、增效,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
黃松甸鎮常青村木耳種植戶孫濤就通過開辦淘寶店,他每年可銷售秋耳6萬袋,春耳4.5萬袋,年凈收益達20多萬元。據了解,上網銷售黑木耳決非僅僅是銷售形式的改變和利潤的提升,更開啟了種植戶與市場零距離對話的機會,淘寶網傳遞出精準、快速、有效的客戶需求信息,使他更有目標、更有效率地進行產品和種植結構調整。“在接觸電子商務之前,我們是種什么賣什么,現在是市場需要什么我們種什么。”通過網上的信息反饋,孫濤正逐步改良銷售品種,并準備種植猴頭菇、凍蘑等市場需求量較大的食用菌。
為進一步促進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進程,農民開始轉變觀念,杜絕等、靠、要的思想,主動闖市場、搶市場,才是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彎道超車”的路徑所在。據了解,蛟河市開展了電子商務培訓班,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中培育一批既是店商又是網商的“小老板”,并組織培訓黃松甸黑木耳專業戶,讓黑木耳生產商變成電商。
此外,蛟河市將充分利用阿里巴巴菜鳥本部專業物流、天崗天賦本地物流、順豐、圓通等第三方物流,拓寬電商發展空間,從完善物流和快遞業支持體系,完善服務平臺與完善發展環境著手,對同城配送的托盤共用、完善智能物流快遞基礎設施給予政策扶持。同時,加快農村、社區的物流快遞配送點建設,出臺倉儲建設用地、配送車輛管理等方面的鼓勵政策,加快建設智能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快遞的智能調配,提高物流快遞效率,降低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