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 (湖北日報) (記者陳啟海、楊富春、通訊員宋云)又到秋栽香菇時,隨州市曾都區三里崗鎮菇農一片忙碌。來自省商務廳的消息令他們欣然:截至10月底,全鎮香菇出口創匯4720萬美元,預計年底可突破6000萬美元。
與此同時,來自林業部門的數據消除了人們對三里崗環境的擔憂:近幾年,這里的森林覆蓋率從69.7%增至75.3%。
過去,以三里崗為主的曾都菌區曾一度無度砍伐林木種菇。現在,他們增強環境意識,調控產量,力挺質量,加速轉型,護住青山也富了菇農。
如今,作為中南最大食用菌產、加、出口基地,三里崗菇耳年交易量1.1萬噸,交易額10億元。鎮委書記陳德敏說,為處理好護青山與富菇農的關系,鎮里將山場承包、強化護林責任后,讓菇農自覺調控:為種菇,全鎮年伐木2000立方米,而植樹造林卻年新增木材蓄積量1.9萬立方米。政府加強制約:菇農在計劃內伐木,林業“兩金”按0.15元/袋菇征收,超采部分征收翻番。三里崗還組織2000多人年外出收購香菇4000多噸,既滿足國內外對其香菇的旺求,又控制本地無度消耗木材。
控制產量后,他們力挺質量增加菇農收入。三里崗與華農聯手成立菌種試驗中心,以半工廠化的生產模式減少木材消耗,提升菇耳品質與售價。
三里崗還改變菇耳“食性”,用棉殼、稻草替代木材種植巴西菇、白靈菇等珍稀草腐菌類。最近,韓國、加拿大客商到此考察后,請求三里崗派出技術人員進行合作。這表明,三里崗香菇正由特色產業向品牌產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