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天的兩種食藥用菌菌種分別是猴頭菇、赤靈芝菌種,來自內蒙古錦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寨分公司研發基地,據悉,它們將被用于太空生物制藥科學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劉長庭介紹,生物制藥是個方向,把它們帶到空間去進行裂變,再帶回地球找科學家克隆,進行克隆的正向變異傳代、穩定,最后進行制藥。
據悉,該基地采用工廠化生產,擁有行業領先的研發技術,其售賣的菌絲體,大幅提高了食藥用菌的有效成分含量,是目前主流產品的十幾倍至幾十倍。該公司總經理蘇振泉介紹說,之所以選擇這兩種食藥用菌送上天,是因為猴頭菇、赤靈芝身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以靈芝為例,其多糖品種多達200多種,還有靈芝酸、靈芝腺苷的奧秘,都有待人類去進一步的探索。這次搭載神州十一號飛船上天科研試驗目的有三個:一是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二是加快菌絲繁殖的速度;三是將幾種菌種混合發酵搭載上去,將來可能會有新品種的誕生。
航天育種也稱為空間技術育種,就是把地面經過嚴格篩選的植物種子,利用返回式航天器送入太空,再利用太空特有的環境條件,如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場等因素,對植物基因進行誘變,種子返回地面后再選育出植物的新品種。我國作為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之一,在航天育種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成果。我國航天育種研究開始于1987年,到目前為止,利用返回式衛星先后進行了13次70多種農作物的空間搭載試驗,培育出一系列高產、優質、多抗的農作物新品種,航天育種技術已成為快速培育農作物優良品種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