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縣在大打脫貧攻堅戰中把發展食用菌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大抓特抓,采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從零起步,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將小香菇做成了大產業,特色“棗木香菇”還漂洋過海遠銷韓國市場,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成為山西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
眾所周知,臨縣是全國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縣,全縣擁有紅棗林面積82萬畝。利用這一優勢,在中直機關定點幫扶單位中國科協院士團隊的指導下,成功研發并批量生產棗木菌棒,利用棗木菌棒培育出的“棗木香菇”,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深受市場歡迎。基于此,該縣按照“集中扶持、重點突破、努力打造全省一流食用菌生產基地”的思路,堅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舉措,不斷提升食用菌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水平。
該縣食用菌產業從2014年起步,從無到有、從有到大,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將小香菇做成了大產業。目前,全縣有白文、林家坪等12個鄉鎮的42個村、45個專業合作社、3000多貧困人口從事食用菌種植生產。如今,該縣香菇種植面積達560多畝,年生產菌棒1000萬棒,年產香菇700萬公斤,年產值達7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