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把培育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新抓手,依托“公司+農戶”的模式,全力推動特色農業蓬勃發展,助力群眾增產增收。
在仙源鎮金橋村馬桑菌種植大棚內,一排排整齊的菌棒上,圓潤飽滿、褐色厚實的馬桑菌競相生長,鮮嫩肥碩的菌蓋層層疊疊,在濕潤的空氣中散發著清香。“今年的食用菌長勢特別好!1.5萬棒馬桑菌產值在30萬元左右。”種植戶黃志強介紹,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銷售渠道也越來越廣,除供應本地市場,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收益十分可觀。
一場新雨過后,桑木鎮土河村赤松茸種植基地里,一朵朵赤松茸正爭先恐后地冒出頭來,迎接春天的雨露陽光。小小的赤松茸,白色的菌柱頂著咖啡色的“腦袋”,像極了一把把小雨傘。村民們小心翼翼地捏住菌柱,輕輕一提,再將赤松茸放進桶里。“今年已經是在土河村發展赤松茸的第三個年頭了,現在畝產能達到4000斤,今年60畝產值能實現100萬元。”菌農劉志瓊說。
桑木鎮土河村毗鄰習水縣城,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和位置條件的優勢,從2019年引進種植赤松茸至今已初見成效、初具規模。赤松茸采摘季能帶動當地 80 余人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加其經濟收入。“一年能做兩三個月,100元一天,一年下來能掙1萬多元,就在家門口,非常方便。”村民蔡大蓉說。
習水縣不斷深化農業產業改革,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各鄉鎮根據自身地理條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實現產業發展,累計種植食用菌1500萬棒,帶動1500戶農戶參與種植,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