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震驚了!內蒙古的隱藏技能點居然是種菌子!還種成了全國最大赤松茸基地!就是那個長得像紅寶石、吃起來鮮掉眉毛的赤松茸!現在林下的“紅寶石”已經迎來采摘季啦!走,一起去“菇勇者”的地盤瞅瞅~
林間“挖寶"現場滿地都是“紅寶石"
自7月初開始,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鎮的赤松茸迎來了新一年的豐收季,工人們一蹲一起,手里捧著的不是別的,正是圓滾滾、紅彤彤的赤松茸!
東局子村黨支部書記 王占明:今年的赤松茸品質非常好,飽滿厚實,每畝能收4500斤左右,二等以上優質品占比超70%,凈產值穩穩突破290萬元!全鎮赤松茸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百畝發展到如今的2000余畝,較去年增長10%,每畝林地出菇量穩定在4000 - 5000斤,產值達4萬元,總產值突破8000萬元大關。小編表示羨慕了這產值哪是種菇是種金蛋吧
林地與菌菇的“雙向奔赴”
喀喇沁旗美林鎮有林面積70萬畝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86%分布著油松 白樺 落葉松等40余種優質喬木這里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高 負氧離子多林下腐殖質層深厚肥沃是森林氧吧與綠色寶庫
赤松茸偏好林下陰涼濕潤的環境,林地恰好為其提供了天然的生長屏障;反之,樹下種植不占用耕地,秸稈還田能改良土壤肥力,菌菇生長過程中釋放的養分還可調節林地小氣候,促進樹木茁壯成長。這種互利共生的關系,不僅實現了“一片林子兩份收益”,還促進了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變廢為寶” 的循環經濟
內蒙古首個赤松茸基料發酵隧道項目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建成投產鏟車和卡車穿梭其間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赤松茸基料由農作物秸稈 高粱殼玉米芯及廢棄木屑等組成目前已加工1000多噸預計今年總發酵量將達2000噸
該項目解決了農戶自行發酵基料時存在的發酵不充分、雜菌污染等問題,通過統一加工制作和有氧發酵,把這些“廢料”統統變寶貝,做成培養基,成本大降,土地更肥!是真正的“點廢成金”好方法!
全產業鏈條,助力鄉村振興
美林鎮已建成2處食用菌精深加工產業園,對采摘的赤松茸等食用菌進行分揀、包裝、腌制等初加工。通過訂單式銷售,直接發往全國各地,收益大幅提升。當地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林下資源開發了 自然研學 + 采集體驗等特色旅游項目游客們不僅能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還能參與到赤松茸等菌菇以及林藥的采摘過程
北京游客 馬桂英:一到赤松茸采摘季,我更是迫不及待提前趕來,品嘗新鮮美味的蘑菇,體驗采摘的樂趣。遠離城市喧囂,整個人都感覺身心舒暢。
當晨光穿過森林照在破土而出的赤松茸上這些小小的紅傘傘撐起的不僅是林下生態更撐起了萬千農戶的致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