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包裝作為食品流通環節中的一種創新技術,其核心在于能夠自動察覺食品內外環境中改變的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等,以及食品自身品質特性的變化,如新鮮度、化學成分的波動等。通過在包裝上設置各類標簽(如條形碼、RFID、指示器、傳感器等),以直觀的視覺變化,將顏色改變、標簽顯示內容變化等信息傳達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及時了解食品的狀態。智能包裝在降低物流損耗、保障食用安全及拓展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方面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近日,湖北省農科院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中心高虹研究員團隊在中科院一區期刊《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IF=10.6)上發表了題為“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olyvinyl alcohol/pectin film containing bromocresol green-alizarin mixed indicator label for monitoring mushroom freshnes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以食用菌腐敗導致pH變化為切入點,開發了一種能夠表征物流貯運過程中食用菌新鮮狀態變化的基于聚乙烯醇/果膠為基膜的智能指示標簽,主要研究了嵌入溴甲酚綠-茜素(BGA)混合指示劑后食用菌的顏色變化感知機制和指示劑的高靈敏pH響應特性,旨在為制備高穩定性、高靈敏度的生鮮菌菇新鮮度指示標簽提供技術支持。
該指示標簽可用于新鮮香菇物流貯運過程中新鮮度的實時、無損、可視化監測。指示標簽在應用中對包裝內累積CO?誘導的pH變化表現出靈敏且可視的顏色響應:從初始的綠色(pH≈7.0,新鮮階段)逐漸轉變為黃綠色(pH≈5.0,次新鮮階段),最終變為橙色(pH≈4.0,不宜食用階段)。研究發現,該標簽的總色差(ΔE)與包裝內CO?濃度以及香菇的關鍵品質參數(感官評價、總需氧菌落數、失重率、硬度和呼吸強度)均存在顯著相關性。
湖北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生劉婭妮為論文第一作者,史德芳和高虹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4YFD2100802)、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202301140601015)、湖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2023HBSTX4-09)等項目的資助。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psl.2025.10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