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 “特”“優” 戰略深耕三晉大地的進程中,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與持續精進的發展路徑,已然成長為鄉村振興的 “富民支柱”。其發展軌跡,既是一組組數據的穩步攀升,更是一場場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精準轉化。
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數據
從產量和產值數據來看,2021年山西省食用菌總產量為42.57萬噸,產值達33.29億元,相較于2020年,增幅分別為5.50%和3.25% 。到了2022年,產量攀升至45.16萬噸,產值增長到35.23億元,分別增長6.1%和5.83% 。而在2023年,食用菌產量約46萬噸,產值達到37.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6.02% ,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穩步向前邁進。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山西對自身資源的深度挖掘與精準利用。呂梁山、太行山夏季冷涼氣候與晝夜溫差大的特點,成為反季節香菇、黑木耳栽培的 “天然溫床”—— 呂梁交口縣依托此優勢,香菇產業覆蓋全縣 60% 行政村,產品遠銷日韓;中陽縣則在技術支撐下,建成華北最大木耳生產基地,帶動柳林、婁煩等地形成木耳產業帶。同時,運城、臨汾等地充分利用蘋果木、梨木等果木資源,擴大秋冬季香菇種植規模;羊肚菌、大球蓋菇等 “珍稀品種” 更是實現突破,2023 年羊肚菌栽培面積突破 3000 畝,較 2021 年翻番,大球蓋菇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形成 “傳統品種穩根基、珍稀品種拓空間” 的品種格局。
冷庫中保存的菌絲 來源:央廣網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 “硬核賦能”。山西農業大學牽頭構建的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儲存近 3000 株食用菌種質資源,通過全省普查首次發現 3 個全球新物種,篩選出 20 余個適配山西氣候的優良品種;省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則圍繞菌物蛋白改性、多糖提取及保健功能開展攻關,編制 “黃土高原夏栽黑木耳新技術” 等規程,為產業提供從 “種質” 到 “技術” 的全鏈條支撐。
隨著“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與“大食物觀”戰略的推進,菌物的營養與健康價值日益凸顯。為了進一步推動菌物產業化進程,提升公眾對菌物營養價值的認知,推動菌物資源成為保障糧食安全和優化膳食結構的重要補充,助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國菌物產業化開發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于2025年9月 19 日至 21 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
本次大會參會代表注冊全部在線完成,會議注冊網址:http://2020.emushroom.net/huiyizhuce/?stId=479
擬參會的代表請用微信掃描識別以下二維碼,點擊在線報名并使用微信支付注冊費用即可注冊成功。
會務組聯系方式
電話:027-59905295
會務組聯系人:
田利萍手機:15271949129(微信同號)
王 瓊手機:15172475491(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