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我縣西聯鄉的拳頭產業,在農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今天記者采訪的主角并不是香菇,而是香菇中的上品,素有“山珍”之稱的花菇。近幾年,不少西聯鄉的菇農依靠種植花菇發了家致了富。
花菇又稱菌中之星,因頂面有花紋而得名。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長而享譽菇壇。天氣越冷,花菇的產量越高,質量也越好。其品質有著肉厚、細嫩、爽口、味美質純的特點,被稱為是席上佳珍,是現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食用菌新秀。雖然是菌菇新秀,但花菇在西聯鄉一帶卻有些種植歷史了。
西聯鄉的菇農鮑忠文是村里最早開始種植花菇的老菇農之一,他告訴記者,他們村從1995年開始種植花菇,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歷史。別看花菇大小、樣子都與香菇有幾分相似,但是市場價格就差遠了。“以前價格比較低一點,3—4元一斤,現在有5—6元一斤,今年的最高價格賣到了7元錢一斤。” 鮑忠文說。
花菇又稱菌中之星,因頂面有花紋而得名。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長而享譽菇壇。天氣越冷,花菇的產量越高,質量也越好。其品質有著肉厚、細嫩、爽口、味美質純的特點,被稱為是席上佳珍,是現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食用菌新秀。雖然是菌菇新秀,但花菇在西聯鄉一帶卻有些種植歷史了。
西聯鄉的菇農鮑忠文是村里最早開始種植花菇的老菇農之一,他告訴記者,他們村從1995年開始種植花菇,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歷史。別看花菇大小、樣子都與香菇有幾分相似,但是市場價格就差遠了。“以前價格比較低一點,3—4元一斤,現在有5—6元一斤,今年的最高價格賣到了7元錢一斤。” 鮑忠文說。

由于花菇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肥料和任何激素,又必須得離地在架子上種植栽培,因此不受任何污染。隨著如今人們對飲食要求越來越講究,花菇的市場也越來越大。“這幾天一大早,每天都有老板陸續到這里,還專門設冷庫在這里收購,十點不到就全部賣完了。” 鮑忠文說,進入冬天之后,花菇生長最旺的采摘季節也到了。目前他家里的12000個菌筒陸續都可以采收了,按今年的花菇高價位來算,經濟效益肯定不錯。“我家里這里一個棚就有12000筒花菇,按平均價格5元一包算,就有60000塊錢的收入,除去本錢的15000塊錢,我這一年光靠種植花菇就有45000的收入了。” 鮑忠文樂呵呵的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