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在莽莽大巴山腹地,通江縣人人能頌。聞聽便知,通江銀耳這種似天上云朵般的食用菌,遠古時代的人們便發現了它,并通過仿野生環境人工栽培,經過代代傳承與發展,現已成為通江一大特色產業。
在大巴山獨有的青岡樹段木上種植的銀耳,品質特優,這種傳統古法種植確保了通江銀耳的品牌價值。通江縣今年將種植段木銀耳120萬袋。近年來,通江在種植方法上橫向拓展,工廠化木屑銀耳種植成功投產,種植規模突破100萬袋,今年將達到3000萬袋(瓶)。
“段木銀耳強品牌,木屑銀耳深加工。”這是通江銀耳產業的戰略思路。通江縣制定了打造銀耳百億級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級產業園區的目標。目前,通江銀耳已實現綜合產值35億元,當下重點任務是在精深加工領域實現突破,力爭2027年綜合產值突破50億元。
經驗技術到位——種銀耳等于“種銀子”
掀開簾子,進入耳堂,一行行由青岡樹段木碼成的耳架上,朵朵潔白如玉的銀耳正悄悄綻放。在人工生成的霧氣中,那一朵朵生氣勃勃的精靈,似乎都在發出令人心醉的聲音。
“已經采了兩次了。”耳堂主人、通江縣陳河銀耳專業合作社成員龍旭說,“每年從5月中下旬開始采,一直要采到9月份,差不多每隔6天采一次,一根棒上可以采1斤鮮耳,一個耳堂500根棒,可采500斤。我總共有80多個耳堂,一年可采鮮耳4萬多斤。”
龍旭說,耳堂主要由鋼架和遮陽網及塑料膜組成。每年1月,便開始采購耳棒,通江有豐富的青岡木耳林資源,專門有人砍耳棒販賣。“3月開始接種,然后堆碼發菌,5月初將耳棒搬入耳堂,并進行出耳管理,然后便開始采耳。”龍旭種植銀耳已有30多年的經驗。
陳河鎮是通江銀耳發源地,也是通江銀耳現代農業產業園段木銀耳生產核心區。龍旭所在的合作社共有1000余座耳堂。另外,在一片片濃蔭遮蔽的樹林中,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還建有130余個耳堂。全縣段木銀耳年產鮮耳150萬公斤,產值2億元。
全縣段木銀耳主要由國有企業通江縣嘉佑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去年鮮耳收購價為每斤70元至80元,今年估計為65元至70元。”龍旭說。按此推算,銀耳一年產值超過260萬元。除去段木、菌種、耳堂折舊、勞務開支等成本,純利潤約140萬元。
“龍旭種植銀耳在全縣已成典范,能做到年年賺很不易。”通江銀耳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侯華說,“種銀耳需要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術,否則不賺反虧。”龍旭不但有豐富的經驗,他還跟縣內外的科技專家頻繁交流,加之縣里的政策傾斜,他的信心更足,干勁更猛。
“只要經驗技術到位,種銀耳等于‘種銀子’。”龍旭說。
木屑袋料銀耳——一個產業暴增神話
“噓!小聲,銀耳正在綻放。”通江未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岳勁松說。抬眼望去,一排排鋼架上,擺放著根根形似段木棒的菌袋,微白的燈光映照下,裊裊水霧飄蕩室內,每個菌袋上均勻地長出6朵銀耳。這便是位于通江縣工業園內的標準化木屑銀耳生產車間。
岳勁松以前在省外經商,后返鄉創業從事木屑銀耳生產。他先后共投入5000余萬元建成這家從種植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企業,并于2023年正式投產。
木屑銀耳即將青岡樹枝葉粉碎,加入少量玉米粉和麩皮作基料,經過發酵、三級攪拌、裝袋、滅菌、冷卻后接種。
“基料成分配方,封閉式車間中的溫濕度,乃至聲光噪等都嚴格仿野生環境標準化操作。”岳勁松說,這樣生產出來的銀耳跟段木銀耳品質相當,且一年四季均可循環生產,能充分利用耳林資源。一個菌袋生產周期為45天,可采0.9至1.1斤鮮耳,年產能達60余萬斤。
另外,“未來生物”在三溪鎮還有一處木屑銀耳生產廠,年產鮮耳80余萬斤。岳勁松說:“我這里馬上還要增加50萬袋的產能。屆時,我們的總產能為年產鮮耳近200萬斤,產值約8000萬元。”
通江縣還引進福建一家知名銀耳產業企業,落地成立通江祥云銀朵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是生產木屑銀耳及其深加工的。“一切建設就緒,今年內將投產。”通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懷舜介紹,該企業將實現日產鮮耳3萬余公斤,月產鮮耳超1000噸,年產過萬噸。
“祥云銀朵”生產工藝跟“未來生物”一樣,只是他們是將基料裝進瓶內,每一瓶只產一朵銀耳,因營養供給充分,朵型比較大。通江縣還有一家年產10萬斤鮮耳的木屑銀耳加工廠,位于鐵佛鎮鳳凰村。“那是一家公司與當地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建立的工廠。”趙懷舜說。
著力精深加工——邁向百億級產業集群
“我們通過一年多時間苦練內功,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等合作,投入300余萬元作技術研發,去年7月,一系列深加工產品正式投產。”岳勁松說,他生產的木屑銀耳,主要是用作后期精深加工原料,這正符合全縣“段木銀耳強品牌,木屑銀耳深加工”的戰略思路。
根據規劃,通江銀耳產業必須圍繞“食品飲品、藥品保健品、美容化妝品”三大主攻方向進行深加工突破。“未來生物”目前開發出的產品有銀耳湯、銀耳羹,銀耳口服液、銀耳靈露,銀耳面膜、精華水、精華液、洗手液、洗衣液等。
“裕德源生態農業”也在生產銀耳化妝品等系列產品。“我們在這方面投入了上千萬元,開發出10余個品種,按產能我們可以達到5億元的產值,可實際產值只做到1000萬元,潛力十分巨大。”公司副總經理李仲勛說,公司需要在市場開拓和品牌宣傳等方面發力。
“祥云銀朵”因母公司在全球有成熟的銷售網絡,未來其精深加工主要著力于銀耳多糖,所以前景好。“我們正在以賽道思維梳理標桿企業,加大招商引資,精準對接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壁壘及成熟銷售體系的上市公司或前沿生物企業進園入鏈。”趙懷舜說。
通江銀耳現代農業園區正在爭創省五星級園區,2027年力爭創建國家級園區。園區規劃呈“一帶兩區三園百基地”格局,其中“三園”包含高明科創文化體驗及精深加工園、壁州創谷電商產業園、春在木屑銀耳標準化種植及精深加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