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菇網策劃的“羊肚菌種植項目產前準備工作與要點問題解析”訪談直播中,針對病蟲害防治預防這一核心問題,中國菌物學會羊肚菌產業分會秘書長、云南民族大學劉偉助理研究員指出,羊肚菌種植中,病蟲害的防治關鍵在于“提前預防”——因為羊肚菌從子實體長出到采摘僅三十多天,一旦發病,想在短時間內控制病害并保證菇子正常生長,難度極大,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所以,病蟲害防治必須往前“推”,從產前準備階段就筑牢防線。
劉偉老師表示,要做好防治,得先明白病害的源頭。最常見的問題和 “重茬” 以及 “外源病菌引入” 有關。“以前大家種羊肚菌少的時候,新地幾乎看不到病害,但種了一年、兩年后,地里的病原菌數量會越來越多。地里有幾個、幾十個甚至幾萬個病菌都沒問題,但如果一平方土壤里的病原菌達到數百上千,菇子就很難長好了。” 劉偉老師指出重茬地最容易出現的就是白霉病,這就是土壤里病原菌積累的結果。而另一種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比如菇子紅腿、發臭,主要和外源引入有關。“我們調研了不少基地,發現很多是因為用了豬糞、雞糞、羊糞等農家肥。” 這些肥料如果攜帶病菌進入土壤,就容易引發病害。另外,亂用生物菌劑也可能出問題,比如枯草芽孢桿菌,已有情況顯示可能導致菇腿發黃發黑,加重病害。
那么,產前準備階段該如何預防?劉偉老師強調,核心在于“切斷病菌來源”。首先是土壤選擇,優先用新地,新地病原菌基數低;若用重茬地,要做好前期處理,盡可能減少土壤里的病菌。其次要嚴格管控肥料,“別為了增肥就亂用農家肥,尤其是未腐熟的糞肥,這是細菌性病害的重要源頭;生物菌劑也要謹慎,亂用會加重病害。”另外,地塊里的舊營養袋、殘留菇體等要徹底清理,這些東西可能攜帶病菌,成為發病隱患。
“如果發病了,要及時阻止擴散,但別指望能完全挽救。”劉偉老師補充道,比如白霉病,要“見白就采”,發現帶白霉的菇子立即摘除,帶出種植區銷毀,避免孢子隨風傳播;細菌性病害一般是成片發生,要從發病與健康區域的界限往健康區跨半米到1米,用石灰或細菌性抗生素處理,把這片區域的菇子銷毀,防止病菌蔓延。同時,要避免高溫高濕環境,減少病害滋生條件。
劉偉老師最后提醒,羊肚菌病蟲害防治,產前準備是“第一道關”。把土壤、肥料、環境這些環節把控好,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發病概率,為后續種植打好基礎。
想了解更多具體的羊肚菌種植核心技術與實操要點,由易菇網主辦的 2025 羊肚菌(珍稀菌)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將于 8 月 3-9 日在云南昆明舉行,劉偉老師是本次的主講老師之一,將在研修班上展開更加深度的講解。
本次研修班全程7天(含報到),培訓費5800元/人。費用包括:資料費、實驗材料費、場地費、培訓費、研修期間一次團體聚餐(野生菌火鍋)。學員往返交通、食宿費自理。
繳費方式
1.在線報名繳費:請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完成在線報名及支付:
2.銀行轉賬:
收款單位:武漢易菇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賬號:3202105809100199419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軟件園支行
匯款備注:“姓名+研修費”
聯系方式
咨詢電話:027-59905295
王 瓊 手機:15172475491(微信同號)
田利萍 手機:15271949129 (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