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出菇率提高了,每天多摘10多公斤,就多了100多塊錢!真沒想到專家的指導這么有效果!”近日,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菇農老李摘著豐產的香菇,臉上樂開了花。
原來,去年老李家栽培了1.5萬段袋料香菇,由于是剛開始栽培,生產管理水平較低,此前的香菇出菇率一直不高,一個大棚7000多段菌棒每天的采摘量均在20公斤以下。近期,在麗水援疆指揮部農技專家程長標的指導下,老李改變了菌棒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出菇率,一個大棚每天采摘量突破了30公斤。
今年2月底,程長標來到新和縣后,他立即開展食用菌栽培指導工作,一方面到依其艾日克鄉等香菇生產基地開展調研,了解當地香菇栽培現狀,一方面到市場了解銷售行情。得知老李家栽培的香菇出菇階段是按花菇栽培模式管理的,加上管理不善,出菇率較低。而新和香菇市場上花菇和香菇價格差別不大,反倒是香菇更受青睬。根據新和氣候特征,結合香菇高產要求,程長標給老李制定了一套香菇增產方案。在征得老李同意后,3月初即與老李一起實施“香菇增產計劃”。他們先把菌棒套袋脫去,再通過給菌棒澆水、大棚通風等管理方式,科學控制大棚溫濕度,給香菇生長創造最適宜的外部環境,老李家的香菇產量大幅提高。
據了解,新和縣共栽培香菇約10萬袋。由于生產管理等因素影響,總體出菇率較低,通過改善管理,提高出菇率,增加產量的潛力巨大。“下階段,我將與縣農業局技術人員一起到各香菇生產基地去,在每個基地培養一兩家農戶,建立高效栽培示范點,通過以點帶面,全面提高菇農的香菇生產管理水平。”程長標說。
原來,去年老李家栽培了1.5萬段袋料香菇,由于是剛開始栽培,生產管理水平較低,此前的香菇出菇率一直不高,一個大棚7000多段菌棒每天的采摘量均在20公斤以下。近期,在麗水援疆指揮部農技專家程長標的指導下,老李改變了菌棒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出菇率,一個大棚每天采摘量突破了30公斤。
今年2月底,程長標來到新和縣后,他立即開展食用菌栽培指導工作,一方面到依其艾日克鄉等香菇生產基地開展調研,了解當地香菇栽培現狀,一方面到市場了解銷售行情。得知老李家栽培的香菇出菇階段是按花菇栽培模式管理的,加上管理不善,出菇率較低。而新和香菇市場上花菇和香菇價格差別不大,反倒是香菇更受青睬。根據新和氣候特征,結合香菇高產要求,程長標給老李制定了一套香菇增產方案。在征得老李同意后,3月初即與老李一起實施“香菇增產計劃”。他們先把菌棒套袋脫去,再通過給菌棒澆水、大棚通風等管理方式,科學控制大棚溫濕度,給香菇生長創造最適宜的外部環境,老李家的香菇產量大幅提高。
據了解,新和縣共栽培香菇約10萬袋。由于生產管理等因素影響,總體出菇率較低,通過改善管理,提高出菇率,增加產量的潛力巨大。“下階段,我將與縣農業局技術人員一起到各香菇生產基地去,在每個基地培養一兩家農戶,建立高效栽培示范點,通過以點帶面,全面提高菇農的香菇生產管理水平。”程長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