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袋式栽培,操作簡便,花工較省,成本較低,產量較高,經濟效益好,且生產周期較短,朵形大,但由于塑料袋體積大裝料多,滅菌難度大……”
培訓會上,高建強從猴頭菇的營養價值、生物學特征、栽培技術、采收管理等方面作了詳細培訓。與會人員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表示,將認真學好技術,確保猴頭菇接種成功,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我們以前主要是開展平菇的開放式接種工作,現在通過培訓,明白了猴頭菇接種需要更高的環境要求,裝好料的料袋要及時做好滅菌工作。”參加培訓的學員任廷彪說。
據悉,為更好的推動沿河科技成果轉化助推脫貧攻堅工作,該縣與銅仁學院達成合作協議,雙方簽訂《野生植物和大型真菌保護與合作開發利用合作協議書》,采取“學校+企業+基地”的模式,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在合作中,沿河云意食用菌協會將免費獲得并使用銅仁學院提供的大型真菌高效繁殖技術。
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沿河云意食用菌協會在食用菌開發利用中的技術水平,推動了沿河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通過合作,將進一步加快我縣科技成果轉化的開發利用,為下一步爭取更多領域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助推科技脫貧攻堅工作。”該縣科協副主席田榮華說。
據介紹,云意食用菌協會自2015年2月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提高食用菌產量、優化產品質量、打造優質食用菌品牌、增加各方收入為宗旨,不斷加大科普知識宣傳投入,不斷創新科普機制,扎實開展優質食用菌生產栽培,成效顯著,并幫助周邊村寨基地組織,開展各類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現場示范演示15次,受訓達1000多人次,印發綠色食用菌種植生產技術規程500冊,引進新技術8項,建設食用菌基地50畝,極大的促進了沿河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