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吳滕鈺 雷露)木屑作土、立體筐栽,昔日“靠天吃飯”的天麻搖身變成“車間明星”。6月26日,在英山縣石頭咀鎮湖北立創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恒溫車間內,4層立體木筐整齊排列,60平方米的空間里“藏”著240平方米的種植面積,每個筐內木屑下,正孕育著即將上市的天麻“金疙瘩”。
“3月19日下的菌種,7月下旬就能出貨!”公司負責人李自立掀開微微開裂的木屑層,展示長勢喜人的天麻。這套無土代料立體筐栽技術,讓天麻生長周期從野外的2年驟縮至5-6個月。更令人驚喜的是,通過精準調控溫濕度,天麻良品率大幅提升,畝產較傳統野外種植可增長50%以上。
“以前種天麻全看老天爺臉色,高溫干旱、病蟲害一來,一年心血就打水漂。”李自立算了一筆賬:傳統種植每畝需消耗3-5立方米木材,而室內種植用木屑、玉米芯替代土壤,不僅保護林業資源,還能通過立體種養將空間利用率提升4倍。如今,每筐產鮮麻4公斤,按30元/公斤計算,扣除50元成本,單個筐產值超百元。
這場種植革命始于2023年。當時,“不安分”的李自立與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展開技術攻關,經過反復試驗,成功研發出以木屑、玉米芯粉、麩皮為原料的代料種植法。去年冬季,他將閑置小學改造成現代化車間,開始進行立體筐栽天麻種植。
“現在市場訂單不斷,來學習的農戶也絡繹不絕。”李自立透露,下月將投產600平方米全自動車間,構建菌種生產、種植、加工全產業鏈。據了解,他還計劃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免費提供技術和菌種,讓更多人共享“天麻紅利”,同時搭上電商快車,讓英山天麻通過直播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