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縣地處浙南山區,系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全縣共有17.8萬人口,是世界香菇人口栽培的發源地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香菇由于具有營養、保健等功效而被視為席上珍品,并一直備受人們的青睞。1986年該縣組織實施了國家“星火計劃”,推廣了木屑袋栽技術,從而使香菇產業得到迅猛發展。袋栽香菇從1986年的2萬多袋發展到2003年的5216萬袋,椴木黑木耳2500m3,珍稀菇等其他菌類150萬袋,實現食用菌鮮品總量4.16萬噸,產值1.33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8.8%,栽培普及全縣24個鄉鎮、256個行政村。食用菌成為該縣農村的支柱產業、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景寧縣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在全國一直處于先進水平,菇農的生產技能在國內外也處于領先水平。到目前為止,全縣每年有3000多菇農帶技術到全國50多個縣市開發食用菌產業。近年來,為了減少木材資源消耗,大力調整了品種結構,提高了菇品質量;積極發展草腐菌和珍稀食、藥用菌,增加了反季節和特色菇類品種,積極推廣袋栽木耳新技術。目前,全縣人工栽培的食、藥用菌種類有10多種,“山山牌”干香菇、干黑木耳的品質在全省、全國名列前茅,曾獲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2000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各牌產品。該縣1995年、1997年分別被全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20年的發展,食用菌作為了一個新興產業逐步成為景寧人民一個增加收入,不斷擴大出口的重要產業。與此同時,山珍市場、龍頭企業及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等應運而生。新開張的綠色食品市場是景寧縣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場,創建于2001年,座地面積20000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有營業用房480間,中型交易廳17個,年市場交易量達9540噸,年交易額達7.5億元。綠色食品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培育出一支相對穩定的購銷隊伍,通過他們的努力,使景寧香菇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內銷廣州、上海、山東、北京等全國大中城市,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綠色食品市場是一個功能齊全、現代化的專業市場,它的落成大大促進了景寧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景寧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是該縣食用菌行業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公司擁有固定資產608萬元,內設6個生產部與經營部、2個保鮮廠和一條生產流水線,現有員工80余人(有高、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18人,技術人員20人),季節性用工100余人,最高年產值達2000余萬元,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先進農業龍頭企業”,公司2001年已通過ISO9001―2000版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已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志和通過國際HACCT等國際認證。公司打造的“南野”品牌食用菌產品大部分已進入歐洲和日本市場。公司規劃到“十五”期末實現總產值達到億元的奮斗目標。其他的集產、加、銷于一體、年產食用菌干(鮮)品超過1000噸的企業還有景寧中信實業有限公司、綠源菇業有限公司、景寧縣萬茂物產有限公司等14家,它們共同肩負著全縣食用菌的生產、加工與銷售重任,為該縣食用菌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景寧食用菌產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出類撥萃的人才,有的在平凡的山野生產場地上;有的在祖輩世代勞作的閩、贛、皖、粵菇場;有的遠走于陜西、甘肅的山區,支援當地發展菇業;有的以優異的菌種、先進的科技輔導農戶。據不完全統計,全縣系統掌握香菇等食用菌栽培技術的菇農有5000余人,有高、中級職稱的技術人員20多人,初級職稱50余人。他們為該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食用菌使景寧人民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可以說沒有食用菌,景寧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是摘不掉的。所以多少年來,景寧畬鄉人民把發展食用菌生產作為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也因此與食用菌結下不解之緣,但同時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如產業效益有所下降,資源與產業發展矛盾日趨突出,從業人員文化科技水平低,標準化生產難以落實等,制約了產業向廣、深度發展。今后該縣準備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努力,實現食用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著力培育深加工企業,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穩定香菇生產適度規模,大力發展珍稀食用菌和草腐菌;培育一家標準化食用菌菌種繁育中心;推廣節木型生產,研究推廣新型菌種技術,優化食用菌產業內部結構,把景寧縣建成省級萬畝立體高效食用菌示范基地縣。
食用菌是一個惠及景寧十幾萬人口的主導產業,它能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景寧縣委、縣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全體菇民的共同努力。如今正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景寧縣委、縣政府將帶領廣大菇農緊緊圍繞“優質化、高效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思路,為開創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堅信景寧縣即將迎來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輝煌明天。